你的位置:crown皇冠初盘 > 新闻动态 >
被华为卖掉后,他干出市值1200亿的“巨头”,这个湖南人藏太深了
发布日期:2025-02-04 19:53    点击次数:90

2024年,小米凭借一款超级电机V8s再次震惊行业。其搭载的高性能电机转速高达27200rpm,刷新了全球记录。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朱兴明,曾是华为的一员,却在被“卖掉”后,用短短20余年的时间打造出了市值高达1600亿的工控巨头。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湖南人到“工控小华为”创始人,他的崛起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这家公司如何突破外资巨头的垄断,成为中国工控领域的领头羊?

2001年的华为正遭遇双重困境;CDMA项目受阻、小灵通市场疲软,直接让这家企业陷入危机。为了应对资金压力,任正非痛下决心,发布了著名的《华为的冬天》,明确提出“收缩战线、聚焦主业”,将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售。华为全资子公司安圣电气成为第一个被卖掉的业务,被美国艾默生电气以7.5亿美元收购。这是一次华为的生存之战,却让安圣电气的团队被“打包”出局。

当时,朱兴明正是安圣电气的一员。在华为工作的短短4年,他见证了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被外资垄断的局面。艾默生的并购,让朱兴明转而成为这家外资巨头的一员。尽管获得了丰厚的补偿金,许多员工选择留下,但朱兴明却没有满足。

2003年,朱兴明决定带着16位前华为同事,成立属于自己的公司汇川技术。团队成员中大部分都有华为背景,也因此,汇川从一开始就被外界称为“小华为”。

中国工业自动化领域几乎被外资品牌垄断,包括变频器、伺服系统等在内的高端设备主要由ABB、西门子、三菱等跨国公司控制。朱兴明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技术门槛极高但市场前景广阔的领域矢量变频器。

变频器是一种电力控制设备,可以通过改变电源频率调节电机的转速和转矩,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自动化工具。然而,高端矢量变频器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产品牌在这一领域几乎毫无话语权。

2005年,机会来了。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的是对电梯的需求大幅增加。当时的国内电梯厂商大多只会组装零配件,核心部件如变频器全靠进口。朱兴明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推出适配中国市场的电梯一体化控制器,降低安装成本,提高调试效率,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汇川技术推出了电梯一体化控制器“NICE3000”,这一产品将调试和安装时间缩短了一半,成本也大幅降低,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到2008年,汇川的电梯控制器业务已经稳居国内第一。

朱兴明在电梯领域站稳了脚跟后,并不满足于此。2006年,汇川技术开始进军伺服系统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领域。

但是伺服系统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2009年,汇川的伺服系统产品上市后表现不佳,客户退货率高达70%。许多团队成员对这一业务失去了信心,甚至有技术骨干离开公司。朱兴明没有退缩,他亲自前往欧洲拜访国际顶级专家,寻求技术合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汇川最终在伺服系统领域取得了突破。

这种研发模式也逐渐成为汇川的核心竞争力:国际专家、国内技术团队和供应链的结合,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研发体系。随后,汇川将电梯领域的经验复制到纺织、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逐步完成了从单一产品到工控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布局。

2010年,汇川技术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上市后,朱兴明开启了多元化扩展战略,通过收购一系列公司进入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其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便是对新能源电控领域的布局。

2016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尚未真正爆发,但朱兴明坚信这是未来的方向。他将公司资源集中在电驱动系统和电控设备上,主动放弃了原本盈利颇丰的光伏逆变器业务。这一举措引发了股东的质疑,也导致汇川在2019年陷入利润和股价双低的困境。但朱兴明坚持:“只要汇川不被ST,就一定将汽车业务干到底。”

事实证明,这一押注是正确的。汇川陆续与小鹏、理想、小米等造车新势力展开合作,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2023年,汇川的新能源板块收入增长至94亿元,占总营收的三分之一。

2024年,小米推出全新车型SU7,其搭载的超级电机V8s以27200rpm的转速刷新世界纪录。这款电机的背后,则是汇川技术与小米多年的合作。汇川此前与小米联合研发了V6s电机,但V8s是由小米独立研发完成。

朱兴明曾表示:“一个企业要么不断进化,要么被淘汰。”从被华为剥离到独立创业,从啃下工业自动化的硬骨头到押注新能源电控,朱兴明和他的汇川技术不仅改变了国产工控行业的格局,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贡献了重要力量。





Powered by crown皇冠初盘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